油墨的粘度是左右油墨的传递性能、印品墨层牢度、渗透量和光泽性的重要条件,所以油墨粘度过大或过小对印刷质量都将产生不良影响。若油墨粘度过大,容易造成印张粘脏、传墨、布墨不均、拉脱纸毛纸粉,使版面起糊或发花;如果油墨粘度过小,则容易发生滑胶引起的印刷杠痕,以及传墨、布墨不良构成的印迹发淡、油墨乳化、浮脏等不良现象。
在塑料印刷中,油墨印刷黏度的控制非常关键。特别是在高速轮转凹印中,油墨印刷黏度控制是否适当,与颜料的转移、脏版、印品光泽度、墨层牢固度、静电等绝大多数质量问题关系极大,影响着印品的成品率以及生产效率。怎样控制油墨印刷黏度,才能多方面兼顾,保证印品质量,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油墨印刷黏度与这些常见质量问题之间的关系。
塑料薄膜印刷油墨是由有机溶剂、连结料、颜料、添加剂、助料等组成。在印刷过程中,颜料转移效果的好坏主要跟油墨的印刷黏度有关。实践证明,油墨印刷黏度有一定的范围(10~25s,3#察恩杯),在此范围内,油墨印刷黏度越大,颜料转移的效果就越差。当油墨印刷黏度过大时,整个油墨体系就处于过饱和状态,颜料等物质的流动性就差,不能均匀分散,而是成团出现,容易堆积在一起,这样颜料就不能顺利地进入印版网穴,甚至根本就不能进入网穴内,就更谈不上转移了,这就是所谓的堵版现象。因此,我们只要让树脂、颜料等与有机溶剂所组成的胶体体系不要处于过饱和状态,而是处于饱和状态或非饱和状态,让颜料等物质能很好地分散在其中形成均匀细腻的胶体体系,这样颜料就能顺利地进出网穴,问题便可解决了。
有些油墨厂家建议将油墨印刷黏度控制在 15~18s(3#察恩杯),但在实践中,特别是在高速凹印机上,为了既能保证良好的转移效果,又能长时间印刷,提高生产效率,一般在 11~15s(3#察恩杯)之间寻找油墨印刷黏度的理想状态点。实际最佳粘度需要结合材料,油墨,使用条件等具体情况,综合分析,试机后得出。
脏版因印版润湿不良,造成空白部分着墨。产生原因是压力是胶印和凸印工艺的重要条件之一,适度的印刷压力也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,提高产品印刷质量行之有效的工艺技术措施。但是,如果操作技术措施不到位,印刷压力不适的话,则会引起一些印刷故障。
在塑料薄膜凹印中,其现象为印版滚筒的非印刷图案部位也会沾上朦朦胧胧的一层树脂(树脂中夹带颜料),并转印到塑料薄膜上,在印品上呈现为片状或线状脏污。脏版现象的根源除了与刮刀硬度、刮刀压力、刮刀的接触角度、印版滚筒的质量有关外,还与油墨的印刷黏度有关。油墨印刷黏度太大时,颜料等物质的流动性差,不能均匀分散,容易堆积在一起,在刮刀和印版滚筒的相对高速运动之下,刮刀和印版滚筒容易损伤,从而容易发生线状脏污。
同时,由于树脂等也是处于过饱和状态,大量树脂聚结在一起,以及树脂对印版滚筒的亲和性,在刮刀压力作用下,树脂便会紧紧地粘在印版滚筒上(树脂中夹带着颜料),这样便出现片状脏污。一般来说,油墨印刷黏度越小,脏版现象就越不容易发生。
如何在现场控制好油墨的粘度范围,确保印刷质量的稳定,ReChina提供了一种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----VIRGO粘度控制仪。
该产品通过不断测量油墨的实际粘度(每分钟6次)并与设定的粘度值比较如有偏差,及时,适量的添加溶剂,调整油墨的粘度值。使油墨的粘度曲线变化平缓。为了防止添加过量,当有差值出现,系统会第一时间发出报警并关闭溶剂管路,进行3次确认检测,如果检测正常,则警报解除。VIRGO能有效的控制油墨的粘度,在确保印刷质量的同时,还节约溶剂的使用量。
*粘度控制稳定,精度高
*粘度测量范围广
*无需保养,易清洗
*可保存之前的工作
*结构紧凑,移动灵活
*数字化触摸屏控制器
*大容量溶剂桶